宫力:人生不设限,甲子归来仍少年
发布日期:2025-04-15 05:45 点击次数:99传承清华精神 服务校友成长
从清华园里首创“学生节”的青葱少年
到引领行业浪潮的跨国商业先锋
如今在清华园担任客座教授
他的人生从来没有围墙
宫力用60载光阴
诠释了何为“人生不设限”
甲子回望
这位清华人以赤子之心剖白岁月
那些深埋于舞台灯光下的创新火种
那些跨越世界的求索与突围
在行胜于言的沉淀中
化作攀登时代高峰的永恒底气
他的故事里
有清华精神的生动注脚
亦是时代浪潮里永不停歇的攀登者独白
展开剩余91%宫力已经步入60岁了,对比读书时的照片,他的风采依然不减当年,几十载岁月的历练更为他沉淀出一种成熟稳重的智者风范。甲子归来,拍落羁旅半生的尘埃,回忆清华岁月,他仿佛回到了读书时代……
受业清华
首创学生节
1980年,宫力在北京市161中从高一年级直接参加高考,以第一志愿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读书。如今,清华园不少院系每年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学生节,同学们在舞台上挥洒创意、尽情演出,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而若要探究这学生节背后的起源,便要追溯到宫力身上。
“1983年秋季,我读大四,担任系里的学生会主席。开学后恰临教师节,我突然闪过一个想法,就是既然有教师节这个属于教师的节日,那为何不开创一个属于我们学生的‘学生节’呢?”
得到系里的批准后,宫力说干就干。首届计算机系学生节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经验可供参考,他就设立了专门的组委会来全力策划,同时也吸引了一些83级的新生积极参与筹备活动。一边摸索着编排节目,一边兼顾着去拉赞助,热火朝天地筹备了好几个星期。
少年们意气风发的闯劲儿总是能打动人,最后晚会成功邀请来了学校军乐团、舞蹈团等社团,还有很多不同院系的学生们踊跃参与,活动办得热闹而顺利。提及这点,宫力坦言就连自己也没想到,“当初我们一个小小的创意火花,竟会在后来逐渐蔓延到清华的多个院系,甚至到北京和其它省份的高校,成为一项延续至今的校园传统。在历届学生节中也涌现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品和节目,譬如2001年上演的七幕话剧《穿白色连衣裙的女孩》,其中第六幕《清华夜话》还拍成短剧,广为流传,如今被视为国内网络短剧的鼻祖。”
细数清华往事,宫力称自己其实是一名“非常活跃的学生”,“那时候课业压力不算太大,所以我课外参加了不少社团,希望多做点事,也能锻炼一下自己。”除了担任学生干部、辅导员外,宫力因为从小学开始就在北京市少年宫体校受训打篮球,一入清华就被选进校篮球队,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当年清华男篮在北京和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号称南有交大、北有清华。”
校篮球队荣获冠军后合影(宫力:前排右二)
与清华教授们的篮球运动坚持至今(中:周立柱老师;右二:宫力;左二:黄民烈老师)
出于爱好,宫力还加入了校合唱团,参加了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的北京市歌咏比赛(清华获一等奖)以及1984年在民族文化宫演出的全版《黄河大合唱》。入校后,宫力跟同班同学蒋毅搭档并组织了80级桥牌联队,当年即获得全校冠军。这支队伍也随即升级为校桥牌队,征战四方,不仅连续多年称雄北京高校,还获得了1983年北京市迎春杯青年桥牌友谊赛冠军和1984年北京市双鹤杯桥牌公开赛冠军。此外,宫力还有机会体验了不少多彩多姿的选修课,譬如“扩音机制作”。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极好地锻炼了他的组织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当年《黄河大合唱》的节目单封面
《黄河大合唱》演出合影
当年清华大学桥牌队获胜的报道
多年后部分桥牌队员相聚
而担任辅导员的经历,更是对宫力的人生和事业成长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和帮助。“辅导员是双肩挑,首先是肩上有了很多责任和任务,考虑事情我必须从大局着手,观察问题的眼界也开阔了许多;二是当学生干部是比较引人注目的事情,这促使我在主观和客观上都对自己有了更高要求,而且学校还不定期征求同学们对辅导员的意见,使我建立起自我反馈机制,也更加懂得去听取、收集别人的意见,理性地分析信息和数据,以调节自己的方向和行为;三是当辅导员培养了我的团队领导能力,要想在工作中领导好别人,必须掌握领导别人的技术,在试图引导团队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时,应该突出的是团队精神,而非纯粹的个人奋斗。”
“在清华本科和硕士加起来有7年时间,一些具体的课程虽然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母校严谨求实的学风、老师们谦逊博学的姿态,以及同学们互帮互助的情谊却一直铭刻在我的血液中,无形中影响和激励着我的人生。”宫力充满感触地说道。
纵横四海
多元化发展
1987年,宫力拿到了硕士学位,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计算机系攻读博士。“当时硕士学位需要的学分我已经提前完成了,又恰逢香港特区回归前10年,有一个中英合作的奖学金项目,我很幸运地得到了这个机会。”
宫力博士毕业照
只身一人远赴异国他乡,前景如何其实是一个未知数,向来乐观的宫力克服了在国外语言、环境、竞争的困难,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专业知识。他第一篇投出的文章即在1989年IEEE计算机安全年会上获得最佳论文奖。在读期间还被选为剑桥大学中国留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1990年,他顺利完成了剑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学业,然后赴美更深入地从事相关科研工作,在1994年获得了IEEE通讯学会颁发的每年一度的Leonard G. Abraham大奖。
1996年,宫力转换跑道到工业界,加入Sun Microsystems公司的JavaSoft事业部担任Java首席安全架构师。他负责设计的整套Java安全架构,在技术上屡屡创新,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得多项美国专利。他率领团队打造出来的Java产品则是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包括数亿支遍布世界各地的安卓手机。总结起来,宫力在海外做研究和工作期间共取得了20余项美国专利,出版了3本英文专著,在国际一级学术杂志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羁旅海外多年,宫力仍然保持着清华学生时期的那份闯劲儿,在职业舞台上他从来不约束自己,清华、剑桥、斯坦福、康奈尔;学生、研究者、工程师、跨国高管;学术界、工业界、企业界、创投界。他坚持多元化发展,宛如一个勇敢体验世界的行路人,在不同的工作中丰富着自己的人生旅途。
“亲身体验了美国90年代的经济衰退,也亲身体验了硅谷曾经的互联网泡沫”,宫力愈加明晰世界计算机发展的未来趋势,也更加坚定了心之所向乃是回归祖国。
归巢回国
人生不设限
2001年,宫力正式回国开拓事业,在北京建立Sun中国工程研究院,并担任院长。2005年,宫力加盟微软公司并任微软MSN中国区总经理。之后任硅谷公司Mozilla的全球总裁,该公司以出品Firefox浏览器而闻名于世。如今,他担任跨国公司Linaro的全球CEO,而Linaro则是当今红遍全球的半导体公司Arm阵营中在其软件系统和生态发展中的领军式企业。
前些年,宫力被聘为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每每回到母校为学子们做讲座,他都会毫无保留地分享自身留学及回国后的职业发展路径等宝贵经验。
当记者问起他这一系列丰富的人生经历,在读书时是否有预想到时,宫力怀念地说道:“每当提到清华时,我总会不由得想念本科在密云团校实践时,跟年级的同学们畅谈理想和志向的情景,那个年代我们同学们之间谈论的都是‘我一定得做点实实在在的事,争取做大事’‘我所学的专业能为时代和社会做些什么’,大家一起捧着西瓜在夏季的晚上开怀畅聊,每个人谈起梦想时都发自肺腑,只觉一片赤诚,而并不觉天气炎热。”
“年轻时我们都无法刻意去预设人生,就像在密云团校实践时,我不会预设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会坐在这里。”回首来时路,宫力的人生历程仿佛是走了一个大圆圈,而这一切都起源于他在清华7年所打下的坚实基础,清华培养的厚德载物、行胜于言的精神让他受益无穷。“只能说我们要带着清华赋予的这种精神和本领去做事,每一段旅途都尽量以清华人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做事也踏踏实实地全情投入,只有把一针一线做好了,待机遇来临时才能顺势而为。”
“未来是一座连绵不绝的山脉,只需带着清华教给我们的本领,一片赤诚地去攀登,不必去预设人生,当然,更不必为未来的高峰去设限。”
宫力,1980年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获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历任斯坦福国际研究院杰出科学家、美国太阳微系统公司杰出工程师和Java安全首席架构师,以及该公司中国工程研究院首任院长。曾任斯坦福大学和康奈尔大学访问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担任过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公司BVP的中国区负责人,微软公司MSN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硅谷著名公司Mozilla的全球总裁和首席运营官。现任跨国公司Linaro有限公司全球CEO。
采访:李静 张超
撰稿:张超
来源:“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校友会”微信
发布于:北京市